画作之中悟读书

发布日期:2025-01-25 17:51    点击次数:148

本文转自:海南日报

  清代画家石涛的《松窗读易图》。沈阳故宫博物院藏

  ■ 缪士毅

  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。有趣的是,许多画家将读书场景作为创作的题材,绘就了一些体现人们热爱读书场景的画作。细细品赏之下,不仅从画中获得艺术美的享受,也从中感到不论何时何地,都得热爱读书,获取知识。

  画家笔下体现人们读书场景的画作,纷呈多彩,有表现春夏秋冬不同季节读书场景的,如元代画家王蒙的《春山读书图》、明代画家沈周的《秋林读书图》和清代画家恽寿平的《秋山读易图》等;有反映不同读书地点的,如明代画家沈周的《山居读书图》、仇英的《梧竹书堂图》、清代画家禹之鼎的《竹溪读易图》和近现代画家任伯年的《牧读图》等。

  尽管画家们所处时代不同,绘画风格有差异,但在创作以读书为题材的画作中,都注重画面中对“读书”这一场景的描绘,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,情趣盎然。

  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绘有多幅以读书为题材的画作,如《山窗研读图》《松窗读易图》等。如他的一幅《松窗读易图》立轴,创作于1701年,大小为187厘米×80厘米,纸本设色,现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。从画面看,远处山峦巍峨,树木蓊郁,近处几株松树虬枝苍翠,松针刚劲,两座瓦房就建在松树旁,其中一座瓦房开着窗,对着邻近的巨石。仔细一看,但见一高士正坐在窗旁读书,从画作的取名来看,那高士读的为《周易》。瓦房周边如此幽静的环境,实为读书的好地方,难怪那高士读书看起来如此专注。此图水墨淡色,苍蔚幽深,山清气爽,将高士读书的情景置于画中,平添画面的文气雅韵。

  清末著名画家任伯年绘有一幅《疏雨牧读图》立轴,创作于1881年,大小为136.6厘米×33厘米,纸本设色,现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院。画面上两头牛,一大一小悠然地站在那里,大的头侧向前右方,小的依偎在大的一侧,脸向后方。牛身旁边有一硕大古树,枝繁叶茂,枝叶似乎正被风雨吹向一侧。最吸引人眼球的是,两头牛旁有一放牧者身穿淡色衣服,赤着脚,蹲坐在古树下,两手捧着一本书,眼睛凝视书本,正在认真阅读,展现出放牧者利用牧牛间隙,不怕风雨影响,见缝插针读书长知识的情景。浓淡的墨色,精心的构图,鲜活的场景,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疏雨牧读图,独具情趣。

  近现代著名画家张大千绘画题材广泛,读书也是他笔下的题材,绘有《松根图书图》《幽人读书图》等画作。如他的《松根读书图》,创作于1930年,大小为32.5厘米×21厘米,纸本设色。但见画面上松枝虬屈,松秀豪劲,松旁几株修竹,纤细摇曳,邻近小小树枝上,红叶耀眼。在如此优美的环境里,一高士在松树下席地而坐,左手搭在地上,右手托着一本书,眼睛正注视着书本,一副全神贯注的读书模样。纵观画图,所描绘的人物姿态怡然,衣纹流畅,画图色彩淡雅,古意盎然。读书情形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,独具匠心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